段改芳:到乡下过年的艺术家-凯发代理
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凯发代理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人物
当前位置:凯发代理 >> 人物 >>
段改芳:到乡下过年的艺术家
文章来源:山西画报     时间:2023-04-12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159.png

段改芳与藏书相伴,包括自己的著作、创作所用的资料图书等,乐在其中。

       段改芳 1941年11月生,山西祁县人,原山西省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擅长工艺美术。

  1950年起,出于对版画、连环画等美术形式的热爱,开始在县文化馆当一名小勤杂工。

  1958年,由文化馆老馆长介绍,开始上夜校,跟着蒋荣先和王建雄两位老师学习画素描、画色彩、搞创作;期间还在城关公社文教部当了一名干事。同年,山西省剪纸艺术培训班在省城太原开班,作为工作人员与祁县文化馆选派的畅庵贞和康德休两名剪纸艺人一同参加培训。

  1959年,考入山西省艺术学院美术系中专科,系统专业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1962年,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进入山西省文化馆工作,全身心地致力于山西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逢年过节就走村串镇,了解民俗民风,拜访民间艺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994年,先后出访德国、奥地利、法国,并于1999年和2003年两次出访美国进行艺术交流。

  2000年,为了给手艺人搭建好平台,在澳门举办主题性“剪纸千龙迎千禧龙年作品展”等。

  2003年,被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聘为专家组成员。

  2016年11月,在山西大学为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剪纸培训班”授课。

  2020年10月,又一次在山西大学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面塑培训班”授课。截至目前,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西卷),参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玩具》获冰心儿童图书二等奖,《山西民间剪纸》《山西剪纸大观》《山西民间艺术·面塑》《民间面花》《民间荷包》《山西民间木版年画遗珍》等关于山西民间艺术品类的书籍。此外,还有美术作品《舟韵图》获文化部群星奖优秀奖,剪纸《乡村情》、组画《戏蝉》获全国工艺美术佳品展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230413095352.jpg

笔者与段改芳在交流

写在前面

  2022年10月27日,打通电话,手机的那一头是段改芳老师。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从前,感觉是那样奇妙和激动。因为我年轻时候采访过她,我们已经差不多有30年没有再见面了。尤其听她说,我当年写她的通讯报道全文发表了,更是大感意外。她说,她推荐了几篇,编辑说数我这篇好,写得最像她,写出了真实的她,说我文风真朴实、文笔真好。

  我当年是怎么写的,都写了啥,果真有那么好?

  几天后,我们如约相见,她给了我又一个惊喜——她那里居然有我的手稿。清秀的铅笔字“1995年3月21日”,清晰地标注了这份手稿年代久远,实在是太珍贵了。更让我激动的是,她已81岁,仍没有放下创作的笔,还在与出版单位合作,为民间艺术耕耘。

  于是,许多的记忆一下子都被激活了,当时的采访情景,特别是从当年还未拆除的山西日报编辑部三层楼上目送她消失在大门外的情景,以及从那以后多次在报纸上读到对她的报道而怦然心动的情景……

  有一首歌唱道:“相见不如怀念。”其实,久别的重逢,不思量自难忘的重逢,特别是虽芳华不再,仍见到一颗年轻的心在为艺术而耕耘的重逢,怎能不由衷觉得,有一种感动穿越时空,有一种力量直抵心扉!

  以下,就是我写于1995年春节前的旧作,发表于2022年第4期《民艺》杂志。这里稍作改动,配发照片,既为纪念时光的流逝、呈现这一段佳话,也是致敬艺术的坚守,并与读者共飨。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03.png

图为作者手稿,写于1995年春节前。

  那是元月22日,一个星期天,按旧历,再过七八天便是春节了。很显然,这该是一个忙年的日子。可不巧的是,她把这次预约的采访一推再推,最终定在了这天上午。令我不解的是,明天,她还要赶南下的列车,到乡下过年呢。

  ——到乡下过年?

  这简直不可思议,一个生活在都市、家庭温馨、年过半百的老人,要在万家团聚的时候,远离亲人,只身到乡下过年!进一步问询,方知她已连续有几个春节在乡下过了。按她的说法,正月、腊月是民间艺术大荟萃的好时候,机会难得。

  这就是段改芳,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一个乐观、开朗而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一个不知疲倦,全身心扑在民间艺术工作上的大忙人。为了山西的民间艺术,她是在暗暗地与时间赛跑呢。

  于是,我真的被感动了,为一股由衷的敬意所驱使,开始采访她,写她。

  段改芳把大半辈子的时光都献给了山西的民间艺术。谈及幼时是怎样走上这条艺术道路的,段改芳用满是憧憬和向往的神情,回忆起自己早年的艺术经历。

  段改芳的童年,是在祁县一个叫下申的农村度过的,她的姑姑、姐姐们,常常用一把粗笨的大剪刀,剪出多种好看的图案。报春的腊梅、吉祥的喜鹊、戏水的鸳鸯……这对她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耳濡目染,年纪稍长,在读书之余,亦便学剪。也许是兴趣使然,利用假期,她参加了一次县文化馆组织的美术培训班。

  1958年,初中毕业的段改芳当上一名公社的文化干事,专事写、画,并有幸得到县文化馆老师的指点。一年后,段改芳考上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专班,系统学习了3年西洋美术专业。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08.png

段改芳与德国学者访问中阳县剪纸艺人高宝香

  在山西省文化馆参加工作不久,一次到晋中吕梁一带农村写生,仅仅出于好奇和兴趣,段改芳对当地的民间美术进行了浮光掠影式的考察。这些压在炕席下、贴在窗户上、随处可见的剪纸和刺绣作品,给她以色彩好——大红大绿、十分鲜亮的感觉,而造型方面,还按自己书本所学西洋美术的标准衡量,便自觉不敢恭维。所以,往往是看而不买,只收集少量的窗花熏样而已,全然不知其艺术价值所在。

  谈及这一时期的创作,段改芳自己有这样一段小结:“从自幼学剪纸到1958年第一幅剪纸发表,直至60年代初读书时期与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此阶段的剪纸作品带有较浓的民间艺术痕迹,但又有明显的绘画味。”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段改芳自觉创作道路越走越窄,恰似走进死胡同,搞创作的信心淡然。恰此时,因工作的需要,她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在编辑群众美术辅导资料——《绘画技法丛书》上。经历了几年编辑美术技法丛书的实践机会,她在装饰画、年画、剪纸等的创作中受益匪浅,作品中开始表现出既有外来画之风,又有本土之味的风格。

  进入80年代,文学艺术创作趋于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向民族、向民间学习,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山西的民间艺术,也终于迎来自己枯木逢春的美好季节。

  根据工作安排,段改芳着手举办了多期民间艺术学习班,学员皆为基层文化馆的美术干部,先后特邀我国蜡染专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滕凤谦等主讲,授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好评。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与氛围下,段改芳的创作愈加勤奋,也更加自觉地偏向了民间,进而走上一条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创作道路。也就在这时,她才认识到那些熏样的珍贵和那次考察的重要。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12.png

段改芳在澳门《百龙千禧——山西剪纸艺术作品展》展览现场展示剪纸技艺

  这时,段改芳在绘画创作、剪纸创作以及其他工艺美术品的创作中如鱼得水。1983年,她的作品先后在武汉、北京等地展出,并获得好评。美术评论家张朗称赞她的剪纸在刀法上吸收了木刻的养分,但没有失去剪纸的刀味、刀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则说:“我们研究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多少年,但创作出的东西总离不开学生腔,山西段改芳的一套反映乡村生活的剪纸作品,她就跳出了学生腔,民间味十足,但又不是乡村老太太剪的。我们搞专业的人吸收民间艺术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消化过程,这一点很不容易。”

  天道酬勤,段改芳在自己的作品屡得学术界关注和好评的同时,个人亦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她不仅成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理事,还当选中国剪纸学会副会长,成为山西剪纸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并于1988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民间美术开拓者”称号。

  是改革开放,给民间艺术以发展的春天。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必然地改造着整个社会向现代文明过渡,而与此同时,传统文化都在无可挽回的退却中消失。所以,抢救、发掘、整理传统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是落在每个民间艺术作者肩上义不容辞的使命。

  谈到这个话题,段改芳深有感触地说:“艺术馆这一辈子,为我提供了许多接触基层的机会。当然,也很苦,一年有多半时间在下面跑,经常是半夜三更,还一个人在孤零零地等车,吃不好,睡不好的。如果不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也许就退缩了。每年的正月、腊月,甚至大过年的,也在乡下跑,这样做不是有人在逼迫,而是自己心甘情愿。”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15.png

美猴王脸谱 (剪纸)段改芳1995年春赠予作者

  幸亏段改芳有一个支持她的好丈夫,要不,她真是顾不上给孩子做吃做喝,也幸亏有她一家子,包括儿媳、女婿,都是搞艺术的,有一颗与她相通的艺术之心,能够理解她的痴迷与执着。说到这里,段改芳愧意难掩,流露出一丝无奈之情。

  和一般的下乡不同,干民间艺术这一行,是专找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奔。因为越是封闭、偏僻,就越远离现代文明,从而易于保留传统艺术的渊源与真谛。所以,段改芳下乡,铁路沿线、交通发达的农村是从来不去的,而且为了省时、方便,她总是一个人去来,近地则找一辆自行车,远村则租上蹦蹦车去。

  当然,挖掘、整理民间艺术,光吃苦耐劳还远远不够。原因在于,作为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民间艺术自有其十分深厚的底蕴。它特有的复杂的地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无不在一件件、一幅幅民间艺人的作品上打下鲜明、深刻的烙印,甚而具体至一件史实、一出戏折、一条谚语、一个典故和神话传说,乃至巫术、阴阳风水等,无不涉及。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19.png

虎年有余 吉祥如意(剪纸) 段改芳 作

  这时的段改芳,在民间艺术方面虽已多有建树,却丝毫没有自我满足和陶醉其中。而是想怎样在源于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再高于民间,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民间艺术,把握自己的创作。由此,促使她再捧书本,进一步提高自己。她先是参加了山西职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4年不脱产学习,后又接着参加中国民间文学院民俗研究函授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广采博集,遍涉戏剧、曲艺、摄影、哲学等领域,从而以多方面的修养,为自己进一步的创作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厚积而薄发。进入90年代,段改芳在民间艺术领域四面出击,花繁果硕,迎来了她艺术生涯里作品臻于成熟,创作最为活跃的巅峰期。

  以下是段改芳近五年来的部分创作成果:剪纸《乡村情》组画四幅在《中国民间美术》发表,参加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展,获一等奖;水粉画《舟韵图》在《文化月刊》发表,参加全国群星美术大展,获优秀奖;摄影《爱心》在《山西民俗》发表,参加全国九省区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获三等奖;去年10月,在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设计的“玩具大虎”和山西居民“窑洞”,同获银奖,并由文化部颁发“优秀组织工作者奖”,“窑洞”还同时获得山西省文化厅颁发的金奖……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24.png

段改芳的部分编著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28.png

段改芳的部分编著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32.png

段改芳的部分编著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36.png

段改芳的部分编著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41.png

段改芳的部分编著

  与此同时,段改芳致力于民间艺术理论探索,著述成果亦颇丰。她的论文《民间剪纸的美学特色》,获山西省第二届群众文化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入选王朝闻先生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她任总撰稿的电视系列片《山西文化风情》,获中央广电部对外宣传优秀节目三等奖;她写的《山西花鼓的绝招——多鼓》和《鼓乐家族中的一绝——软槌锣鼓》,获文化部《文化月刊》民间艺术一绝征文优秀奖;她与人合编的《中国民间玩具》从书,获第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此外,她还先后担任《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西卷)》主编,并撰写出皮影、刺绣、面塑、居民建筑与民间雕刻等有关的论文多篇;主编《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美术类),和宋代以前的美术名人介绍十万余字。这以外,她的文章、照片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亦频频发表,并为山西邮票总公司设计自1992-2004年“生肖首日封一轮”,以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为内容的猴、鸡、狗等造型别致、新颖,赢得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三十多年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成为段改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已编撰出版《山西民间艺术》《山西民俗》《山西剪纸大观》等基础上,她还正在写一本《山西民间美术艺术家与民间美术研究家》。这是一本给民间艺人树碑立传的书,其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世了,段改芳觉得有责任将他们的艺术及人品传下来。她忘不了自己下乡采访收集素材时,这些老艺人无代价地给予。她事业有成,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她已掌握了150多个民间艺人的从艺活动经历,他们大部分人生活非常坎坷。她要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的艺术家是怎么生活、生存的,他们是怎样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的。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她抢时间,拼命地干。她习惯于早起,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每天早晨8点以前,她能干不少事呢!如果时间和精力许可,她说还要读一些书,特别是外国民间艺术方面的书,用以比较研究。这哪儿像一个54岁的人,她有着怎样一颗年轻的心!

  令人欣慰的是,段改芳在民间艺术的田园耕耘不辍,已为域外同行所关注。前不久,第30次访问我国的日本研究中国民间艺术专家三山陵女士,特意评价了段改芳的著述,称赞她编的不少有关民间美术方面的画册、书籍,所选作品很地道、很精彩,写的文章通俗、简练,把山西民俗艺术的地方特色、艺术特征写得清清楚楚,说明作者掌握的资料丰富,对民间的东西吃得透。

微信图片_20230412165245.png

笔者与段改芳27年后再聚首,白了头发,暖了光阴。

  采访结束,送别段改芳,我忽然感到,她在如涌的人潮中是那么异样:不顾辛苦与花费,不计世俗与利害。她使我相信,人心不死,艺术不灭,文化的火种是会代代相传,永远发扬的。

  今年第四次国际妇女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段改芳被邀请为大会现场献艺,这不仅是她个人,也是山西民间艺术的骄傲。愿她表演成功,载誉归来!

 (徐补生/文 王国伟/ 图)

责任编辑:梁小玉
网站地图